秋季进补,多吃“6白”,忌“1瓜1菜”,顺应时节,安稳度冷秋。食材有个性,小小有工坊,大家好,我是小小,今天跟大家分享秋季的饮食建议,合理膳食,顺应时节,才能平安入秋。
每年一到9月的初秋,天气刚刚开始渐冷,家人的身体状况就出现了,有的是咳嗽,有的是拉肚子,有的是很严重的秋乏,其实这些都是“秋行夏令”的结果,细想一下,每到8月中上旬就已经立秋了,但很多地区还是比较炎热,所以空调冷饮没断过,这样在中间没有一个很好的过度,直接步入初秋确实会出现不少毛病,下面小小就跟大家分享几个在饮食上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秋季要多吃6种白色食物,少吃1瓜和1菜。
1白——冬瓜
都知道夏天要多吃瓜果,为什么到中秋前后也要多吃冬瓜呢?因为经过一个夏天,有一些湿热留在了体内,而冬瓜能帮助我们排除湿热,还能清热解毒,防止湿气在人体潜伏过冬,同时冬瓜还有润肺,化痰和止咳的功效。
食材:虾仁,嫩豆腐,冬瓜,葱花,胡椒粉,食盐,料酒。
做法:
1、将虾仁清洗干净,打入少许料酒和胡椒粉抓匀腌制片刻。
2、冬瓜去皮洗净后切块,锅中倒入适量油,炒香葱花后倒入冬瓜翻炒,然后加入适量清水,煮至沸腾。
3、接着加入豆腐块煮3分钟,最后加入腌好的虾仁煮2分钟,出锅前撒入适量的食盐和胡椒粉提味即可。
2白——银耳
银耳被称之为“贫民的燕窝”,有众多宜人的功效,比如润肺养胃,养颜滋阴等等,银耳性温且平和,天天吃,细水长流,一定能逐渐看到效果,尤其是坚持一两个月后,皮肤就真的变得水润有光泽。
食材:银耳,百合,红枣,枸杞,红糖。
做法:
1、银耳提前用清水泡发,然后撕成小朵放入砂锅中,放入足量的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炖煮30分钟。
2、时间到后,加入洗净的红枣和百合,继续炖煮15分钟。
3、最后加入适量红糖和枸杞,炖煮10分钟即可。
3白——莲藕
入秋后,气候开始变得干燥,而莲藕有着很好的清热作用,含水量高,口感也清脆爽口,中秋前后多吃些莲藕,对口舌干燥,气血不足的症状有一定的缓解效果哟。
食材:莲藕,豆角,猪肉,洋葱,面粉,生抽,蚝油,泡打粉,淀粉,食盐。
做法:
1、莲藕去皮洗净,然后切成夹刀片,就是第一刀和第二刀相连不切断,第三刀再切断。
2、调馅料。将猪肉末,豆角碎和洋葱碎放入盆中,加入生抽,蚝油和食盐,搅拌均匀即可。
3、调炸糊。碗中倒入等比例的面粉和淀粉,再加入少许泡打粉和生抽,最后加入少许清水调成面糊。
4、将调好的肉馅塞在藕夹中,裹上一层面糊,放入油锅中炸制,当炸制两面金黄后即可出锅。
4白——梨子
秋天正是吃梨的最好阶段,干燥的天气需要水分的滋润,而梨子的含水量极高,同时富含膳食纤维,常吃可以促进食欲帮助消化,最重要的就是润燥,所以中秋前后不妨多吃些梨子吧。
食材:梨子,黄冰糖,百合,红枣,姜。
做法:
1、梨子最好用雪梨,用食盐将表皮搓洗干净后,用刨丝器擦成细丝,红枣去核切碎备用。
2、将梨丝,红枣碎,生姜丝和黄冰糖一起放入锅中,先大火煮开,然后转小火煮20分钟。
3、煮至红枣软烂,冰糖融化,梨丝呈透明状时关火,过滤掉梨渣和红枣的皮,将过滤好的梨汁继续熬煮,全程小火,需要熬制30分钟以上,期间要不停搅拌防止黏锅。
4、最后熬制粘稠且能流动的状态即可,不用熬煮得太过粘稠,因为放凉后就会更稠,熬好的秋梨膏放入无油无水的瓶子水,喝的时候舀一勺用开水稀释即可。
5白——山药
初秋是山药大量上市的季节,山药最大的特点就是富含的黏液蛋白对脾胃很有好处,同时山药的膳食纤维含量很高,有帮助消化的作用。
食材:山药,红枣,面粉,黑米面,酵母。
做法:
1、山药去皮洗净,红枣去核洗净,将山药和红枣放入料理机中打碎备用。
2、面粉和黑米粉倒入盆中,加入适量酵母和清水,揉成面团,然后再将红枣碎和山药碎倒入面团中,充分揉匀即可。
3、将面团分成面剂在搓圆,放入蒸屉中醒发30分钟,然后大火蒸制20分钟即可。
6白——鸭肉
秋日鸭肥,如今正是贴秋膘的时节,肥美的鸭肉谁会不喜欢呢?鸭肉脂肪肥厚,肉质鲜嫩,但其实它的蛋白质含量要比脂肪含量高出许多,营养价值不容小觑。所以建议秋季多吃鸭。
食材:鸭肉,土豆,香菇,啤酒,葱姜蒜,八角,香叶,干辣椒,生抽,老抽,食盐,醋。
做法:
1、鸭肉洗净后冷水下锅,放入葱段姜片焯烫出杂质。
2、热锅凉油,倒入辣椒,葱姜蒜爆香,然后倒入鸭肉翻炒片刻,接着倒入香料,醋,生抽和老抽,炒出香味后,加入一罐啤酒。
3、焖煮20分钟后加入香菇和土豆继续焖至汤汁粘稠,出锅前加入少许食盐调味即可。
1瓜——西瓜
俗话说”秋不食瓜“,这里的瓜指的就是西瓜。西瓜是夏天的时令水果,入秋后要少吃,不然很容易伤脾胃,引发秋季慢性腹泻。
1菜——凉菜
凉菜是夏天的主场,但到了秋季,就要减少凉菜,增加热菜,同时饮食中的油和蛋白质比例也要适当地增加一些,不宜像夏天吃的那么清淡了。
各位食友们,关于秋季的饮食养生你还知道哪些呢?欢迎留言分享。食材有性格,小小有工坊,每日更新最in的美食做法与美食趣闻跟朋友们分享(本文为造饭师的图文原创,禁止转载,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