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苏州同里街头一男子被交警查获,疑似酒后驾驶,但驾驶员不停喊冤,称自己只是吃了啤酒鸭,只是料理时放了7瓶啤酒下去而已。此时网友炸开了锅,纷纷为鸭子代言:“你把我灌醉,我让你心碎”。
为了追求更好的口感,男子用5瓶啤酒炖了鸭子的基础上,又添加了2瓶啤酒来增加汤汁,就因这黑暗料理,男子血液酒精浓度超标,按酒后驾驶处罚元并吊销驾驶证6个月。
现如今各色食品物品,或多或少都会与酒精扯上关系。以下常“被酒驾”的食品,你都了解过么?
荔枝、苹果和梨等水果
荔枝在缺氧的条件下,会通过酶的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为酒精或乳酸,这就有了吃荔枝被误判为酒驾的经典事例。一般吃过荔枝的口腔可以通过漱口来去除部分酒气,吃过荔枝的朋友们可以适当饮用盐水后,再驾驶机动车上路。与此同时,苹果、梨、香蕉等水果储存不当,也容易产生酒精,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藿香正气水
藿香类的食品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酒精含量。使用藿香正气水的药物后,因该药品含乙醇(酒精)40%-50%,所以服药后不得驾驶机动车、船等交通工具,也不可从事高空作业、机械作业或者操作精密仪器。药物的限制已在说明书上写明,若因饮用藿香正气水而被误查为酒驾,车主很难据理力争自己并没有喝酒。
蛋黄派、豆腐乳和酒心巧克力等含酒精制品
部分市面上的蛋黄派、豆腐乳和酒心巧克力或其他含有酒精的食品,产品包装上都会写明食用酒精的成分,吃少量并无大碍,但有些车主一时不注意,服食过多,那么经交警吹气查验,也有被误判为酒驾的可能,只是酒气并不大,相对容易处理与解释。
漱口水
不少人既没喝酒也没吃含酒精的食品,但偶尔也会被查获为酒驾。这时,不排除使用过漱口水或其他含有酒精的用品的可能。其实,漱口水的成分大多是香精、氟化物、酒精和水等,酒精进入口腔没有被及时排除,造成酒驾的假象也是有可能的。
一般饮用1小瓶(约ml)的啤酒或2两白酒后,血液酒精浓度都会达到饮酒后驾驶的标准,无论是否感觉到醉意,一旦开车就被视为酒驾或醉驾。
当然,被误判为饮酒后驾驶的车主可以通过说明情况和申请血液测试来证明自己并没有饮酒后驾驶。第一次酒精含量超标,但休息5-6分钟重测就能通过检测的“假性醉酒”对于交警来说也并不陌生,说明情况之后,交警部门会以最后的血液检测为标准来评定是否为酒驾或醉驾。
“假性酒驾”并不可怕,司机为这个而恐慌其实大可不必要,交警真正在意的,是真实的酒驾或者以某种物品来掩盖酒驾的“有心人”及其行为。只要谨记“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的忠告,不以身作则,不铤而走险,大多交警都会谅解并且最终将你放行。
好啦,以上就是星河君关于“被酒驾”知识的分享,喜欢的朋友可以点赞、评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