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鸭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湖北味道豆皮面窝糍粑鱼,排骨藕汤啤酒 [复制链接]

1#

被问起武汉/湖北有什么特色美食

我好像每次都回答:过早

其实不对啊,又不是早中晚饭都是过早

湖北人餐桌上的大菜也很丰富

只不过没有川湘菜那么妖艳劲爆

又不似淮阳本帮菜温婉精致

作为“九省通衢”,全国各地的菜系迎来送往,

可能都在湖北留下一点印记,

于是湖北菜自身也就不太突出

人在美国,总想吃口家乡菜

偶然碰到老乡,都会问我湾区有没有湖北菜

热干面豆皮不算,

要喝排骨藕汤,最好还有特色菜

之前去Millbrae的湖北味道吃过,

虽然跟老板娘讲武汉话,确定是正宗武汉人

但菜的味道、菜单上的选择,

只是还行,所以保留意见

这次老板娘说,换了一位老师傅

“之前在湖锦做菜的,湖锦晓得撒?”

“那还用说,八一路上的撒,晓得晓得。”

湖锦是当年武汉吃湖北菜

最拿得出手的大酒楼之一

比起五星级酒店,味道是接地气的,

但环境和服务同样上档次

(图片来自网络)

于是我也重新有了兴趣,伴随一道道熟悉的菜

讲一串关于湖北和武汉的味觉故事

面窝

都说是WuhanDonut,

但共同点仅限于,中间有个洞

以前买面窝,会用一根竹签从洞中间穿过去,

一买就是一家人的早饭

面窝以米+黄豆浆为原料,

有的店会放点葱、芝麻

浇进特制的铁勺,放进油锅里炸

这口锅就架在路边,

也炸油条、欢喜坨、苕面窝

(图片来自网络)

比较正式的餐厅也会做面窝,但会做成迷你版

很难得在餐厅里吃到原版的,就是摊子上的那个味

豆皮

武汉最有名的豆皮老字号叫“老通城”

但你们也懂,武汉人最留恋的

是离家最近的那个豆皮摊子

一口超级大锅,摊个蛋皮,然后铺满糯米饭,

里面放豆干、榨菜、肉丁,偶尔也会有青豆

师傅会把四周蛋皮包上糯米,

做成方形,也有不包的

再切成小块,按块卖

(图片来自网络)

豆皮是很油的,不油不好吃,

所以一定不能放凉了吃

主料是糯米,等于吃了一小碗糯米饭,很扎实

有空坐下来过早的话,还要搭配一碗桂花糊米酒

不过一般就端起豆皮边走边吃,去赶公交了

鸭脖

现在提到鸭脖,言必称精武、绝味、周黑鸭

汉口伢肯定是奉吉庆街的精武鸭脖为正宗

但我们武昌伢,去趟汉口一个多小时,

就跟现在住南湾的人去趟三藩一样

平时吃鸭脖,是去菜场或者超市的卤菜区

“师傅剁三根鸭脖。”

当时三根鸭脖十块钱

也不管是什么品牌,

反正大部分菜场的鸭脖,味道都差不多

周黑鸭是我高中时才有的,

虽然我们也吃,但真的太太太太辣了

眼前这盘菜场同款,

才是我们这代人最怀念的味道

排骨藕汤

武汉的家家们(外婆)

都有一个蜂窝煤炉,一口铫子

专门用来煨汤,主要是排骨藕汤

(图片来自网络)

我们“千湖之省”,水产丰美,

藕、莲子、藕带(莲的幼嫩根状茎)都是可以入菜的

大多数湖北人要吃粉藕,就是炖得很软烂的藕

但我喜欢吃脆的,“夹生藕”,经常被家里人嘲笑

用武汉话说,不太好听,叫“夹生人吃夹生藕”

意思嘛你把这篇文章发给身边的武汉人问问就晓得了

也正是因为小时候口味和家人不一样,

总是被他们群嘲

导致我现在对食物的评价总是没有信心

觉得好吃,会担心“这是大家能接受的味道吗?”

要是不好吃,也会想“可能很多人其实喜欢这种?”

这是夹生藕给我的童年阴影啊

孜然牛骨

我以为这道菜不算是武汉特有的,

但师傅跟我说:

“你记不记得tiguo的牛骨头?”

好久没听到乡音,半天才反应过来,

说的是堤角牛骨

堤角是离市区很远的一个地方,

某年突然因为牛骨头而开始出名

是真的牛骨头,基本看不到大块的肉,

只有guola(犄角旮旯)里有一点肉,还有一点牛筋

反正就是边角料而已,

但堤角的这个配方,煮出来有股奇香

一买就是超级大一包,不然啃两口就没了,不够吃

面前这道牛骨当然还是有很多很多肉肉的

但预处理之后,类似堤角的味道

一种卤味+中药味+香料味和混合,不浓重却也难忘

加上孜然、辣椒等调料炒过,

有点像是武汉常见的干煸做法

这下就重口味了,是我们街头小馆最下饭下酒的feel

啤酒鸭

和红烧鸭的做法类似,就是把水换成啤酒

但武汉乃至整个湖北地区烧菜,都极少放糖

和本帮菜的口味完全不同

啤酒鸭就是典型的武汉酱油红烧菜式,

突出酱油的咸香

是我们高中时期最喜欢去“特色小炒”窗口点的菜

据说湖北的啤酒鸭,最好吃的当属洪湖啤酒鸭

过去革命年代搞赤卫队的这个洪湖,现在以鸭子闻名

鸭肉还有端午节时期的咸鸭蛋,都是要买洪湖的

羊肉锅

武汉的码头文化,致使武汉人的饮食也吸收多方元素

羊肉并不是传统江汉平原的食材,是回民带来的

兰州拉面、回民羊肉粉,开遍武汉大街小巷

羊肉也是大家喜闻乐见的美味,

拿来用武汉的做法烧成这种羊肉锅

平时我不太爱吃胡萝卜,

但每次吃烧羊肉,我都先挑胡萝卜

酥软的胡萝卜滚刀块吸收了羊肉的香和汤汁的咸鲜

当然了羊肉本身也是好吃的~

糍粑鱼

和糯米糍粑无关,

是预先腌过的鱼切成块,下锅煎炸

讲究一点的,比如小饭馆里,

会再下炒锅放调料烩一烩

有的菜场可以买到提前腌好的鱼块,

买回家再炸,是个家常小菜

松鼠鱼

武汉各大饭店里都会做的菜,也不算武汉专有特产

我印象最深的,是在东湖边风光村

(图片来自网络,虽然这么看起来有点Sausalito的感觉,但就是个很破的城中村)

临湖的路边开满零次栉比的小饭馆,

开车经过会有人在路边拉客

一度还侵占马路对面的一部分湖堤,做起露天大排档

上菜的服务员就要端着菜过马路

当然是非常危险、也很不卫生的

但那些年我们都是在这里

吃最新鲜的鱼,听大人吹牛喝酒

为了照顾桌上的小伢,会给我们点松鼠鳜鱼

酸甜口味+油炸,我们都说这是薯条鱼

珍珠圆子

这是过年屋里家家和妈妈们会亲自做的菜

正宗武汉做法会在肉馅里放荸荠细细切的丁,

我们把荸荠叫做puqi

但在美国找不到新鲜的荸荠,就用藕丁代替

调好肉馅,握一坨在手里,

挤出一个个肉丸子,用勺子刮下来

放进糯米盘子里一滚,

沾满糯米,就可以上笼蒸了

这次吃到的珍珠圆子个头太大了

老板娘说是不是太dei人(撑)了点?

我说是滴,其实阔以小一点撒,不用那么扎实

突然特别亲切,典型的怕你吃不饱吃不够的武汉嫂子

拾壹

剁馍

虽然在菜场看到过这种剁馍

但以为是在武汉的北方人才会去吃

老板娘说过去排队等着馍馍蒸好

一边切/剁,一边卖,热腾腾地捧在手里

这里的剁馍是预先做好的,蒸熟后冻起来

要吃时放锅里炕一炕,

两面微微金黄,芝麻的香味也散发出来

馍馍里面还是结实的那种老面馒头的口感

配上酸豆角,想起夏天在家吃稀饭馒头加咸菜

顺便,这次吃到的酸豆角是我最满意的

可能因为符合湖北口味,是我记忆中的味道

湾区湖南馆子里的酸豆角虽然类似,

但用的豇豆往往“干瘦”

调味有一点不同,很微妙,但吃得出来

当然店里有热干面,

这是大多数人对武汉的第一印象

我的大学同学说:刚来武汉时,

发现所有人都端着面走路、坐车,震惊了

我也很震惊:原来你们那边不是这样吃早饭的吗?

虽然不乏武功高强者能端着汤粉馄饨上公交车

但几乎没有汤的热干面,

和武汉人“移动过早”的习惯,可谓是相辅相成

这次吃的热干面,我个人觉得面略粗了一点

而且端上来时就已经放了辣椒油……

味道和口感倒没有太大问题

武汉三镇每个早点摊子的热干面都不是完全一样的

(武昌的摊子又总是被汉口的鄙视,武昌伢快来抱紧我T_T)

所以倒也不必苛求啦

每道菜分量都挺大的,

早点小吃可以算是非常饱腹的主食

所以如果想来吃个够,

建议多约几个朋友一起分着吃

有空的时候,

叫上拐子们(兄弟们),尬事(开始吃)!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